对南科wiki有疑问?欢迎加入南科wiki的QQ群:301515560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

来自南科wiki
(重定向自力学系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简称力学系或者力航系,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南科大工学院重点建设院系之一。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相关院系的办学模式,面向国家在力学、航空航天、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需求,立足于重要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研究型机构。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将引进创新办学体制,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以“产学研”模式为中心的、与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紧密联系的单位,为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培养实用人才(学)、研发关键技术(研)、提供技术服务(产)。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在科技创新上,将引进国际航空航天工业的先进技术和优秀科研人才,成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窗口。力求立足国家现有技术力量,发展未来航空航天所需的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直接参与工程设计、产品研制或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并注重基础工具软件开发,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提供技术服务。

师资力量[编辑]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聚集了一批来自全球相关领域、涵盖学术和工业背景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到目前为止,已到位师资2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南科学者6人,南科青年学者5人,全体教员均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现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和“航空航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2018年5月获教育部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人才培养[编辑]

本科生[编辑]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编辑]

一、系部专业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为国家教育改革实验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管理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我校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我校于2015年12月成立了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目前,我系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国际化教师团队。目前,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1人;专任教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入选千人计划5人,青年千人5人。现有教员均具有海外(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多数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视野开阔、知识渊博、责任心强,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实习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基础科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一门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专业,具有技术科学类的特点,其专业知识结构是许多产业和各类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比如航空航天、海洋、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天体力学等,因此是造就可纵览技术发展全局人才的摇篮。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全体师生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国际化程度高、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专业,使本系成为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以“产学研”模式为中心的、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联系的领军单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1、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2、学位: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最低学分要求: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36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细分要求见第七部分)。

四、主干学科 理论与应用力学

五、专业主要(干)课程 理论力学I、理论力学II、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固体力学实验、计算力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课、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与创业)、金工实习、工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七、课程结构及最低学分要求分布 通识必修课53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 通识选修课10学分(人文类课程最低修读4学分,社科类课程最低修读4学分,艺术类课程最低修读2学分) 专业基础课21学分 专业核心课20学分 专业选修课15学分 实践课程17学分(包括科技创新项目、制造工程认知实践、工业实习、毕业论文) 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共136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课程结构图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编辑]

一、系部专业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为国家教育改革实验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管理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我校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我校于2015年12月成立了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目前,我系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国际化教师团队。目前,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1人;专任教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入选千人计划5人,青年千人5人。现有教员均具有海外(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多数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视野开阔、知识渊博、责任心强,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实习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 航空航天工程是充分体现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学科,是当今国家战略急需和重点发展的学科。我校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以我系相关专业的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以多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为主体,主干方向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结构强度等。领域内的设计和分析涉及到工程力学、热学、材料学、电学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也广泛应用于机械、土木、水利等其他工程领域的设计和分析。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及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广博的航空航天专业知识、良好的飞行器设计综合能力和富有创意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研究院所、政府等部门从事与航空航天、机械、力学等行业相关的咨询、研发、规划、管理等工作,或进入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1、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不得低于3年或超过6年。 2、学位: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最低学分要求: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39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细分要求见第七部分)。

四、主干学科 航空航天工程

五、专业主要(干)课程 理论力学I-B、电路基础、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结构强度、机械设计基础、航空热流体实验、航空结构强度实验、喷气推进、传热学、飞行器设计团队实践。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课、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与创业)、金工实习、工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七、课程结构及最低学分要求分布 通识必修课53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 通识选修课10学分(人文类课程最低修读4学分,社科类课程最低修读4学分,艺术类课程最低修读2学分) 专业基础课20学分 专业核心课22学分 专业选修课17学分 实践课程17学分(包括科技创新项目、制造工程认知实践、工业实习、毕业论文) 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共139学分(不含英语课学分)

研究生培养[编辑]

力学培养方案 - 学术型硕士[编辑]

   1、学校按一级学科编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seminar。每学期为16教学周,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学分对应16学时;seminar的学分认定标准为:听16讲+自讲1讲=2学分。培养办法对三种类型课程的规定均为最低学分要求,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对学分进一步明确。(注:须大于等于培养办法中相应类型学分)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力学培养方案---学术硕士》pdf 文档。

力学培养方案 - 专业型硕士[编辑]

   1、学校按专业学位类型编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seminar。每学期为16教学周,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学分对应16学时;seminar的学分认定标准为:听16讲+自讲1讲=2学分。培养办法对三种类型课程的规定均为最低学分要求,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对学分进一步明确。(注:须大于等于培养办法中相应类型学分)

力学培养方案 - 博士[编辑]

   1、学校按一级学科编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seminar。每学期为16教学周,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学分对应16学时;seminar的学分认定标准为:听20讲+自讲1讲=2学分。培养办法对三种类型课程的规定均为最低学分要求,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对学分进一步明确。(注:须大于等于培养办法中相应类型学分)

外部链接[编辑]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